作為活躍在中國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的外資企業,威立雅環境集團總能將自己和中國的大事件聯系起來。2007年,中國水務改革進行5周年時,它下屬的威立雅水務集團帶頭進行了反思與總結;2008年,北京舉行奧運會,它運營的兩個污水處理項目和一個固廢項目是奧運會的配套項目;今年,上海舉行世博會,它擁有50%股權的浦東威立雅自來水公司將為整個世博園區提供供水服務,它合資經營的兩個固廢項目也為世博會提供著有力保障。
關于威立雅與世博會,我們獲得的新信息是4月14日上海城投總公司發布的消息,浦東威立雅自來水公司世博供水保障中心當天正式落成投運。這是浦東世博園區供水保障的“神經中樞”,將為世博園區安全優質供水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浦東威立雅的世博供水保障中心位于緊鄰世博園區的長清泵站綜合樓內,擔負著每天24小時全天候協調處置浦東世博園區內各類用水事務的職責。保障中心所依托的長清泵站于2009年底正式完成聯動調試,增壓能力為每天16萬立方米,能有效滿足世博會場館區供水變化系數大、消防要求高、供水安全性強的要求。
同時,威立雅環境下屬的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江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則承擔著上海市大部分生活垃圾處理的重任。據威立雅環境服務(中國)總經理周小華介紹,這兩個垃圾處理設施連同浦東御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起,處理了目前上海市100%的生活垃圾。
“在世博會的大環境下,威立雅環境集團為東道主在垃圾處理和水處理領域貢獻自己的力量,做好環境衛士。”威立雅環境稱。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等媒體參加的江浙滬環保行即以此為名。
所到之處: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浦東威立雅“三中心”——即水質、管網控制、客戶服務中心,江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常州自來水公司魏村水廠,常州管網技術中心,杭州天子嶺垃圾填埋氣發電廠等項目,每一個都有足夠鮮明的特點。借此,威立雅試圖展示在中國的一個整體形象。
10.6%和7%
2002年,威立雅水務已將其國際業務發展的戰略中心轉移至亞洲,而亞洲的中國更是其發展的重中之重。2005年,威立雅高層表示,爭取在近期內,將亞洲市場業務在集團內部所占的業務比重由當時的不到 3% 增至10%-20%。這一目標的實現將不但使威立雅成為中國水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運營商,而且成為最大的歐洲在華投資商之一。
根據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記者了解到的信息,2008年,威立雅環境按業務分類計算的收入合計362億歐元,水務業務和廢棄物管理業務貢獻最大,分別為125.58億歐元和101.44億歐元。若按地區計算,亞太地區為27.08億歐元。在水務業務中,亞太地區銷售收入占10.6%;固廢業務中,亞太地區銷售收入占7%。
上述數據表明,威立雅環境在的戰略目標已經基本實現,水領域亞太地區業務比重已成功提升;在固廢領域亦成績不俗,伴隨中國固廢市場蓬勃發展之勢,接下來可能還將有更多的項目和更可觀的銷售收入。
根據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記者觀察,2009年,威立雅保持一種蟄伏狀態,除了南京威立雅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中心項目等危廢處理方面的斬獲,在環保領域,沒有其他新的水項目和生活垃圾處理項目。
對此,威立雅水務中國區高層的看法是,經過2008年底的金融風暴,過去十余年中因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而積累的風險,得以部分釋放,但國際經濟形勢仍充滿不確定因素,結構調整仍需相當時日。在這種情況下,大型國際企業集團無一例外地放棄了擴張戰略,而轉趨謹慎。在新興市場,一些經濟以外的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跨國企業的投資節奏。
在中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化改革經過10余年的探索,特別是經過2002年以來的高速推進,亦進入一個調整周期。這種調整顯然市場發育過程中的必然階段。考慮到目前的政治、經濟環境,現階段的調整無疑又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它令高層決策者,地方政府,產業界,學術界,還有公眾,都獲得了一段難得的時間,對過往的經驗進行反思與總結,對未來的發展細細考量。
而在固廢領域,則是另一番景象。威立雅環境集團亞洲總裁穆橋石(Jorge Mora)告訴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記者,目前確有一些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正在深入談判,但是他以商業秘密為由拒絕透露具體是哪些項目。
穆橋石表示,威立雅拒絕了一些垃圾焚燒項目,比如那些使用不好的技術、可能對環保有害的項目,以及價值過低的項目。目前正在談判的垃圾焚燒項目,是類似于上海江橋垃圾焚燒發電廠這樣的優質項目。“江橋項目不光是中國最好的,也是世界最好的,我們準備做的就是這一類的項目。”
顯然,在中國市場上,威立雅并不準備長期“蟄伏”。
在中國攀登高峰才可保住領先地位
作為環保領域外資公司的“出頭鳥”及提供市政服務的實力企業,威立雅在受到官方認可的同時,也難免受到外界的各種非議。
但是,無論中國的環保行業對威立雅環境集團懷著怎樣復雜的情感,都很難否認這家外資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影響力,它在水務、固廢領域受到的褒貶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其影響力的表征。這是一家很聰明的外資公司,從其在水務領域的作為可以看出。中國水務市場進行市場化改革之時,曾吸引了不少外資公司,而今放眼望去,只有它和另一家法國公司蘇伊士環境集團一直在堅持,并有不錯的業績。在環保領域,面對“香噴噴的中國菜”,這兩家公司更好地學會了使用筷子。
接受采訪時,穆橋石對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記者表示,他本人到中國已經有16年了,他認為中國是最重要的國家。現在威立雅的亞太總部在北京,是因為威立雅認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正在加快對于中國的開拓步伐。他同時擔任其他地區的業務,比如非洲、中東業務、一部分的歐洲國家及拉丁美洲國家業務,這些業務都是以北京為指揮中心進行的。可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穆橋石通過對比日本、韓國、朝鮮、印尼等國家,再一次肯定了中國的發展潛力。從其言談中可以得知,他由衷地贊賞中國的強大、團結、凝聚力及中央政府極強的控制力。“我對中國、對中國力量的認可,不是為了取悅大家,而是通過很多可感受的東西(表現出的真情實感)。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國慶六十周年觀禮,看到很多軍人和各省市人民參加國慶游行,這么多人這種團結的精神,體現出中國作為泱泱大國的力量。”他說。
在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的同時,會希望中國政府在政策方面對自己有什么特殊優待嗎?對于這個問題,穆橋石的態度很堅決:我們不要求中國政府提供任何便利,只希望平等待遇,對待威立雅像對待中國其他企業一樣。“我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大家能公平地對待我的企業,像對待中國企業一樣對待我的企業。”他幽默地說,“比如劉翔獲得110米跨欄冠軍,賽跑的時候是不是給他一些便利讓他提前跑?這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是平等競爭,強者取勝。”企業也是如此。
2010年4月6日,中國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9號),這是繼2006年11月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十一五”期間外資利用規劃》后,又一個綱要性文件,而且正如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所說,這個文件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利用外資工作的總要求,也可能是國家發改委出臺《“十二五”期間外資利用規劃》的“預披露”。《若干意見》前言部分對外資的定位非常關鍵,“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外資血統的企業在中國已經不是一個“異己”,而是中國自己國民經濟的成分之一,且是重要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對待外資的態度已經開始脫離“排異”和“親異”的心態,上升到理性的平視狀態,文件體現了對于外資“一視同仁”、“為我所用”的精神。
那么,威立雅這樣的外資公司,隨著中國駕馭外資水平的提高,可能也將獲得更理性的對待,不會再被當做是天使或者惡魔,對它們一視同仁、用其所長應當是正確的態度。
穆橋石在采訪中的一段話,或可作為總結:
威立雅是世界領先的公司,但是如果不在中國成為第一,那要保持領先就是不可能的。我們為了保持住世界領先的地位,就必須在中國攀登高峰,攀上中國高峰,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我們是世界第一,但不會迷失方向,因為競爭對手就在后面追趕,懈怠就可能被咬。
相關閱讀: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