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2009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 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明確管理職責,全面有效地提升環境監管能力,環境保護部于6月29日在濟南召開全國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能力建設與應用工作會議。環保部副部長周建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山東省副省長李兆前到會并致辭。
周建副部長指出,“十一五”以來,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主要項目進展良好,我國特色的自動化、信息化的環境監管體系建設已邁出重要一步。截至2009年3月底,全國已建成324個省級、地市級監控中心,實現對85.5%的國控重點污染企業的自動監控。但該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一些地方對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建設與應用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建設項目的實施、運行管理體系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
周建副部長指出,當前是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建設的關鍵期。污染源自動監測在污染減排工作中的廣泛應用,既是污染源監測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環境管理的迫切需要,對于環境保護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各級環保部門應切實強化“一把手”管理職責,明確部門分工,保證監控設備正常運行及監測數據的有效應用;加快建設項目的實施進度,今年年底前國控重點污染源必須100%完成現場終端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并與本地監控中心聯網,早日實現國控重點污染源信息的傳輸;突出重點,著力規范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
山東省在全國率先正式使用自動監測數據,為確保完成“十一五”總量減排、環境質量改善規劃目標,加大對重點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全省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制定了“三級五個方面”(即省、市、縣三級和重點監管企業監控系統、城鎮污水處理廠監控系統、主要河流斷面監控系統、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城市主要飲用水水源地監控系統五個方面)的相關方案,按照 “四統一、兩分級”(即統一監測指標、統一設備調試校正、統一數據傳輸方式、統一數據確認和省、市分級建設、分級管理)的建設管理原則,大力加強自動監控系統建設。2008年,全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了5.73%和7.15%;重點監管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達標率分別達到了92.4%、81.3%; 60條主要河流化學需氧量濃度同比下降了19.4%,氨氮濃度下降了34.1%。
會上,環保部就扎實推進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能力建設項目進展、信息傳輸要求和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等作了通報和部署,山東、江蘇、湖南、山西等地就各省環境自動監控系統的工作進展和做法作了典型發言。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