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行評估考核由省建設廳組織3個專家組對20座污水處理廠進行考核,各評估小組依據《福建省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標準》(DBJ13-88-2007),聽取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匯報,查驗相關人員資格證書、運行工藝及化驗檢測報表、原始記錄等資料,通過計算分析,現場查看,集體評議,對各污水處理廠的人員情況、設備管理、工藝運行管理、水質管理、安全管理、廠容廠貌、財務管理、檔案管理8大類進行全面考評,重點評估工藝運行管理和水質管理工作。
水質督查委托廈門市排水監測站和泉州市排水管理中心現場抽樣,抽檢20座污水處理廠進水、出水水樣,每個水樣檢測COD等9個指標;并發放標準樣對各污水廠檢測人員的檢測能力進行了考核。
本次評估考核的20座污水處理廠得分均在60分以上,得分最高的是漳州市東區污水處理廠93分,得分最低的是沙縣污水處理廠60.5分。其中總分在90分以上的污水處理廠共6家,分別是:漳州東區、南安市區、三明列東、惠安、南平塔下、泉州寶洲;總分在80-90分的共9家,分別是:永春、平潭、安溪、三明列西、福清融元、福州馬尾、德化、晉江仙石、石獅,總分60-80分的共5家,分別是:福州大學城、福州長樂、永安、武夷山、沙縣。
水質檢測結果:全部出水指標合格的有9座污水處理廠,分別是:福州大學城、福清融元、平潭、泉州寶洲、晉江仙石、南安市區、安溪、漳州東區、南平塔下;一項指標不合格的有9座,分別是:福州馬尾、福州長樂、石獅、惠安、德化、永春、三明列東、沙縣、武夷山;二項及三項指標不合格的各有1座,分別是:三明列西、永安。超標的主要指標有糞大腸菌數、總磷、總氮。
檢測能力考核結果:由檢查組選擇COD、總磷、氨氮中的一項指標進行檢測能力考核,合格的有11座,分別是:福州長樂、福清融元、平潭、泉州寶洲、晉江仙石、永春、安溪、漳州東區、三明列東、永安、南平塔下;不合格的8座,分別是:福州馬尾、福州大學城、石獅、南安、惠安、德化、三明列西、沙縣;武夷山市污水處理廠檢測人員未考核。
從運行評估考核和水質督查結果來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都能結合去年省廳組織評估情況進行了整改和完善,運行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一些民營污水處理廠和今年新投入運行的污水處理廠在管理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主要問題和原因:
一是部分污水處理廠生產運行管理技術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出水指標不能穩定達標,一些污水處理廠為節省運行費用,曝氣時間不足,消毒設備未正常使用,生產運行不正常是導致出水水質超標的主要原因;生產運行記錄不完善,缺少生產運行參數等數據;污泥處置不規范,有的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4年,污泥處理工段仍未正常運轉;設備檔案不健全,設備年度檢修計劃欠完善,設備維修保養記錄不完整。
二是水質檢測項目和檢測頻次不足,檢測報表不規范。一些檢測人員尚未取得省廳頒發的污水化驗監測工職業資格證書,業務水平低,同時由于檢測項目和頻次不足,檢測人員實際操作少,操作不規范,導致考核結果誤差偏大。
三是對安全生產工作認識不高、重視不夠,安全生產制度不健全,安全生產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如構筑物無救生設備,劇毒化學品存放、保管不規范,重要危險源未加警示標識等。
四是相當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偏低,CODCr小于100 mg/L的有9座,直接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
對此,省建設廳要求:一是各污水處理廠,要根據專家組的書面評估反饋意見,抓緊整改。本次水質督查中不合格的污水處理廠,要認真分析出現的問題,嚴格生產運行管理,確保達標排放。各市縣主管部門要在企業自查基礎上按《關于開展2008年度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評估及水質督查工作的通知》(閩建城函[2008]134號)文件要求組織水質抽查,并將整改和水質抽查情況及時報送省建設廳。二是各污水處理廠檢測人員必須持證上崗,檢測人員尚未取得省廳頒發的污水化驗監測工職業資格證書的晉江仙石、沙縣污水處理廠,必須于2008年底取證。三是各地要進一步完善配套管網建設及運行管理,合理調度,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效率。四是要切實落實污水處理效果與運行費用掛鉤機制,采用經濟手段,促進達標排放。各地主管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監管,不定期深入污水處理廠進行現場檢查,確保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
廈門市實現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
廈門市現有污水處理廠8座,污水處理站3座,日均處理污水量約59萬立方米,日產濕污泥約500噸。原來污泥處置主要以填埋為主。國內污泥目前也多采取填埋或焚燒方法進行處置,但填埋越來越難找到合適地點;采取污泥焚燒工藝,投資和運行成本高,也會造成二次污染,而污泥制肥土地利用是自然界營養源的大循環,符合國家大力倡導的循環經濟理念,也是最環保最清潔的污泥處置方式。
為解決廈門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出路,促進污泥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廈門市水務集團積極開展污泥資源化利用實踐,針對廈門島內污水處理廠以處理生活污水為主,經長期跟蹤監測,污泥泥質基本滿足農用要求,決定采取污泥制肥的技術路線,并于2008年2月開始在同安污水處理廠開展污泥制肥研究、小試、中試的基礎上,于2008年7月份正式建成廈門市同安污泥制肥廠,主要處理廈門島內的三座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日處置污泥約110噸,該廠占地面積為13000平方米,總投資1580萬元,設計規模為年產有機肥1萬噸,采用與華中科技大學合作研發并經成功試產而形成的較符合廈門市實際的好氧堆肥技術線路,通過運用翻拋機進行污泥與輔料混合、堆料供氧和破碎作業,使污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最終實現資源化。
經國家城市排水監測網廈門站及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檢測,成品有機肥肥效指標和重金屬指標完全符合農業部頒發的行業有機肥NY525-2002的標準,并取得了省農業廳頒發的“肥料登記證”,注冊登記了“鷺盛”牌有機肥,可在全國范圍內銷售,目前產品銷路良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
泉州市生活垃圾處理費11月份開征
11月1日起,泉州市正式開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與生活垃圾處理費相關的其他收費項目如衛生費等同時取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免征。2008年11月至2011年12月,常住人口(獨立租住戶)每戶每月9元;外來暫住人口每人每月3元;漂染、單一性經營的游泳館、洗車場、啤酒廠、純凈水加工廠等特殊用水群體的垃圾處理費,按生活垃圾實際產生量,每噸收費標準110元。2012年元月起,將按有關規定,提高垃圾處理費征收標準。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