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08年6月20日,中國水網記者發布了一篇題為“污泥在熱電廠混燒的可行性應系統考慮”的新聞,新聞中根據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項目中心技術總監杭世珺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的主題發言分析了污泥在熱電廠與煤粉混燒存在的諸多技術問題和目前仍然需要業內專業人士共同探討的問題。這些問題引起廣大網友的高度關注,紛紛針對污泥在熱電廠與煤粉混燒的技術、經濟等發表自己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對污泥處理方式的意見和建議。
污泥的處理處置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杭總本人多年來也一直關注污泥的問題,她在這篇新聞的評論中謙虛地寫道:“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開展污泥混燒熱點問題的討論的初衷也是為了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污泥混燒處理的討論,探討符合我國當前實情的可行的工程技術。”同時,杭總也在關注著網友們對污泥混燒問題的爭論,并積極參與討論、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
在評論中,很多網友的觀點都是一針見血,有位網友指出污泥與煤粉混燒發電的經濟分析不僅是投資,更重要的是運行成本。而污泥在電廠中混燒需要進行鍋爐改造、增加煙氣處理設備等,因此這種混燒會使煤粉發電的成本大大增加。另外,污泥和煤粉混燒后的廢渣不是灰狀,而是結塊在鍋爐壁上,有網友指出:“清除鍋爐壁上的渣塊是個大問題,由此造成熱電廠鍋爐損壞更是得不償失。”而對于這一問題,國外有一種比較好的處理方法:把生活污泥和餐飲業廢油(地溝油)或動物內臟混在一起厭氧發酵制沼氣或焚燒的,這樣不僅熱值比較高,也避免了熱電廠設備的損壞。
混燒煙氣的排放也是被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污泥是污水處理的產物,在污水得到凈化的同時,約一半的污染物轉移到污泥中,污泥與煤粉混燒的煙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所以要對混燒的煙氣排放加以處理,否則從污水中進入污泥的大量污染物又會進入大氣中。有網友指出:“如果常州電廠愿意在75噸的循環流化床鍋爐后面加裝一系列環保措施(如活性炭吸附、SCR催化氧化等),我是雙手贊成混燒的,但就怕常州人自己就不干了,原因很簡單:經濟上不可行。”這位網友分析說,污泥的摻燒比本來就不高,其熱能貢獻低于2.5%,如果為了這2.5%的熱值,把100%的煙氣都處理一遍將會大大增加電廠的運行成本,因此不能僅僅因為現在的106元/噸濕泥的經濟賬就說混燒的處理方式是值得推廣的。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在“2008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提出的“含水率高于80%污泥焚燒處理時需要干化處理或者補充燃料,因此并不能稱之為資源,而是一種廢棄物!”這一觀點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一位網友在留言中指出:“含水率80%的污泥不是資源,是污泥;含水率10%就是可燃燒的資源,而不是污泥。”這位網友同時也分析了污泥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在混燒過程中引起的問題:含水率80%的污泥直接與煤混合焚燒,水產生相變,爐溫降低,煙氣中的濕度增加,潛熱增加,而低于800度會產生二噁英,根據固體擴散燃燒理論,熱值、溫度、氧、時間這四個條件同時具備污泥才能燃盡。“現在的電站鍋爐燃燒時間過短,極易產生未燃盡的二噁英,污泥必須用專用鍋爐燃燒。”這位網友強調。
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寶貴,特別是在東部沿海的一些發達地區,污泥填埋處理的代價和費用也越來越高。也有人認為,從長遠來看混燒可能是污泥處理處置的唯一出路。就像一位網友所說的:“目前來說,在一定的環保和經濟許可下,能夠解決污泥問題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如果什么都停留在表面或者理論上有什么用呢?常州的爐子如果是為了避免關停,而用污泥來保命的話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解決不好污染控制問題,解決不好能源和資源耗費問題,那就是失敗的案例。”
但是,什么才是符合我國當前實情的可行的工程技術?如何采取更經濟的方式把污泥進行無害化處置?這些污泥處理問題還需要政府、業內專家、企業的共同探索與努力,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污泥的處理處置。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