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五”期間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實施情況總結
“十五”期間,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省認真實施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積極利用好國債資金,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污水處理工程開工率、投資完成率、運行負荷率、污水處理費征收率較“九五”期間都有明顯提高。現將我省“十五”期間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實施情況總結如下:
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計劃實施基本情況
(一)項目建設基本情況。根據國家批準的巢湖、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我省兩流域規劃期內應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42座(其中淮河流域29座,巢湖流域13座),建設規模130萬噸/日,估算投資30億元。到2006年10月底,兩流域共有37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列入國債計劃,占規劃項目總數的88%;批準建設規模117.5萬噸/日,占規劃項目總規模的90%,預計到2006年底累計完成投資18億元。目前,部分項目已建成運行,大部分項目正在按計劃實施,2007年底可建成投入運行。這些項目建成運行后,將進一步改善我省淮河、巢湖水質,對早日實現國家確定的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戰略目標,促進安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污水處理費征收情況。認真貫徹國家和省政府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大污水處理費征收力度。目前,淮河流域33個市、縣中,已有28個市、縣開征了污水處理費;巢湖流域絕大多數城市開征了污水處理費。1-9月份,兩個流域累計征收污水處理費17716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兩個流域公共供水污水處理費征收率分別達到71%和87.3%,征收率比去年增加了10多個百分點。淮河和巢湖流域80%以上城市,已將污水處理的標準提高到0.8元/立方米,今年年底可望全部調整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
(三)建成項目運行情況。我省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采用傳統氧化溝工藝和其他成熟先進工藝。這些工藝有較成熟的運行經驗,保證了出水穩定達標。為加強政府監管,今年4月份,我省還出臺了《安徽省城市污水處理運行監管實施細則》(試行)。目前,淮河和巢湖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平均運行負荷率為73%,其他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基本達到75%的要求。
二、項目建設管理主要經驗和做法
“十五”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將水環境的治理列入政府目標考核,并且與有關市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省政府多次召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工作會議,分管省長多次率省有關部門赴各地督查、指導,協調解決有關問題。淮河、巢湖流域各市政府將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強有力的班子,落實工作責任。一些縣(市)還成立了以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程項目領導小組,加強項目管理工作。
(二) 從強化法制、健全制度入手,加快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近年來,省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加快推進相關工作。2003年,省政府轉發了省發展改革和、省建設廳、省環保局《關于加快淮河、巢湖流域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意見》(皖政辦[2003]75號)。2004年,省政府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皖政[2004]12號)。 2005年,省政府出臺了《安徽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暫行管理辦法》(省政府183號令)。這些文件的出臺,對提高項目運行負荷,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有效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積極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大力推進城市污水處理項目產業化進程。通過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和環保總局《關于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和省政府皖政[2004]12號文件,我省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目前,所有城市污水處理廠(建成和在建)全部改制成為獨立的企業法人。我省城市污水處理項目正逐步走向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軌道。在推進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過程中,通過大膽實踐與嘗試,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的典范。如合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成功實現了經營權轉讓,合肥朱磚井污水處理廠,無為縣、天長市、鳳臺縣等污水處理廠成功采用了BOT方式進行建設。一批建成項目也正積極籌劃通過資產拍買等方式,實現建設權和經營權分離。
(四)加強部門協調,建立了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協調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和通報制度。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省發展改革委與省建設廳、省環保局等部門協同聯動,共同推進項目的實施和管理,并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同時,明確責任,各司其職:發展改革部門依據產業化要求和基本建設程序,規范項目前期工作和政府性投資的管理;建設部門負責對工程建設、運行、排水的監督管理;環保部門負責對企業排入城市污水管網的污水水質和城市污水處理企業的出水水質依法進行監測。根據省政府要求,建立了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的重點流域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運行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省發展改革委、省建設廳、省環保局三家按月會商、檢查和通報的機制,對項目建設、運行、收費等情況進行通報,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同時建立考核制度,將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目標、運行目標和污水處理費保證目標等進行層層分解,落實責任。
(五)充分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格項目審查制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對科學決策,減少工作失誤,保證工程質量、發揮工程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認真抓好項目可研和初步設計等前期工作,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建設原則,合理確定城市污水處理廠近期建設規模,防止出現建設規模偏大造成處理能力的閑置。在項目審批中,對未經省建設廳確認按標準征收污水處理費的項目,未完成環評和用地預審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六)嚴格執行各項制度,加強對國債項目的管理。嚴格按照國債資金和項目建設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對國債資金的管理,做到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在項目建設中,各地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等制度,層層建立和落實管理責任制,確保項目建設規范進行。充分發揮稽查職能作用,對重點流域污染治理項目進行專項稽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
雖然我省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污水處理項目建設運行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是我重點流域市、縣政府目前財力還十分薄弱,籌集建設資金能力有限。雖然國家提高了淮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投資比例,我省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但效果難以令人滿意。污水處理總規模、污水處理廠總體進度、污水集中處理率等方面與國家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污水處理費征收困難。許多縣城自來水覆蓋率低(有的不到三分之一),自備水源較多,污水處理費征收困難。國家出臺了0.8元/噸的污水處理費最低征收標準,但由于一些地方群眾生活水平較低,按此標準足額征收相當困難。
(地區司環境處供稿)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