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全國多地進入“炙烤模式”。當人們紛紛躲進空調房避暑時,污水處理廠卻迎來了全年最嚴峻的“蒸”戰時刻。高溫不僅“烤”驗著運行人員的意志,更直接威脅著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
高溫下的污水處理困境:危機四伏
污水處理廠在夏季高溫環境下運行,面臨著多重挑戰:
01
微生物的“中暑”危機眾所周知,活性污泥的最高耐受溫度為40 ℃,最佳生存環境溫度為25~35℃。在所有的活性污泥工藝中,只要不是經過專門培養的耐高溫活性污泥,都無法承受高溫水的煮燙。當水溫超過35℃時,好氧微生物的活性開始下降;一旦達到50℃,硝化作用將完全停止!同時,高溫導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即使曝氣量增加,氧轉移效率仍大幅下降,導致脫氮效率直線降低。
02
二沉池的“翻泥”噩夢高溫使污泥沉降性能變差,分層沉淀速度降低,二沉池極易出現翻泥現象,導致出水SS增加。微生物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可能導致二沉池產生厭氧環境或反硝化作用,產生氣體造成污泥上浮。
03
雨季的“雙重暴擊”夏季暴雨頻發,合流制管網地區常面臨瞬時流量沖擊,導致污水溢流。此時進水污染物濃度僅為設計值的20-30%,生化系統有處理能力卻受限于二沉池的泥水分離能力,眼睜睜看著出水超標。
博泰至淳雙王牌:破解高溫困局的科技利器
面對高溫帶來的多重挑戰,博匯特旗下子公司——北京博泰至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簡稱“博泰至淳”)亮出雙王牌技術: 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和BioC-1M生物復合碳源,為污水處理廠夏季穩定運行提供專業解決方案。
王牌一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二沉池的“定海神針”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是由博泰至淳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聯合研發的一項用于緩解城市雨季溢流污染及冬季污泥膨脹不達產問題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經技術鑒定,該技術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技術依托于NFSSS納米絮凝劑實現,NFSSS是利用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與特別電荷有機載體結合,形成的以無機納米鐵為基礎材料的高效納米復合絮凝劑。
高溫下的四大優勢:1.快速沉降:解決高溫導致的污泥沉降性能惡化問題,沉降速度提升50%以上,有效防止二沉池“翻泥”。2.雨季守護:特別針對雨污合流導致的水力負荷激增問題,通過縮短沉降時間,使污水廠處理能力提高25%,從容應對暴雨沖擊。3.原位擴能:在不新增構筑物、不停產不減產的前提下,通過提高二沉池負荷,實現污水廠處理規模提升50%以上,解決長期超負荷運行難題。4.操作簡便:淺黃色透明液體,稀釋后直接投加于沉淀池進水渠,無需增加混凝反應器等設備,簡化操作流程。
王牌二BioC-1M復合碳源——微生物的“能量飲料”當高溫影響微生物活性時,BioC-1M作為高效外補碳源,為“中暑”的微生物及時補充能量,特別適用于反硝化脫氮、強化生物除磷及生化系統快速啟動。更值得一提的是,博泰至淳依托BioC-1M牽頭起草了「兩項行業標準」《廢(污)水處理用復合碳源》(HG/T 5960-2021)和《生化法處理廢(污)水用碳源乙酸鈉》(HG/T 5959-2021),彰顯了其技術引領地位。
產品亮點:高效脫氮:與傳統碳源相比,總氮去除效率提高7-15%,出水更穩定經濟環保:運行成本降低20%-30%,產泥量減少30%以上安全可靠:無腐蝕性和危險性,凝固點低于-30℃,四季皆宜操作便捷:無需二次溶解,可直接投加,節省人力設備投入
迎戰高溫:智慧水務的未來之路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加劇,夏季高溫對污水處理廠的挑戰將日益嚴峻。在高溫季節,NFSSS納米絮凝原位擴能技術和BioC-1M復合碳源的組合應用,既能穩定運行,又能降低成本,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博泰至淳始終堅持走專業化發展道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持續開發更多經濟高效、綠色安全的水處理藥劑和工藝技術,助力污水處理行業迎戰高溫,為實現“雙碳”目標和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