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部分傳統行業都處于大幅度的轉型期,對于環境產業來說,城市化的進程正在發生變化,產業面臨重組,困難前所未有。隨著項目規模發展放緩、同質化競爭加劇,如果還停留在一成不變的工程思維中,必然會導致利潤進一步變薄,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迷茫中尋找方向。
對此,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指出,在當前的背景下產業更應該探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他指出,高質量應該包括高品質、新品類、強品牌,簡稱“三品”。而智能制水機組——新水島的問世,則成為行業探索中的一縷希望之光。將工程技術轉化為產品,拓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傅濤&張慧春:好的產品要如何鍛造?
7月12日,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即作為產品經理,隆重發布新水島?產品2.0,并舉辦金科環境成立20周年慶典。以 “產品化”先行者的探索和行動,參與未來市場的激烈競爭。

實際上,相比同期上市的環境企業,近些年無論是從企業估值、PE倍數還是股價,金科環境毫無疑問站到了第一梯隊,走出了一波向好的行情。根據企業2023年年報顯示,金科環境裝備和技術解決方案的營收達3.78億元,其中,新水島?作為金科環境近年來著力打造的產品,逐漸占據了更重要的位置。
發布現場,張慧春表示,金科環境這二十年,積累下來最寶貴的資產不是公司旗下的那些水廠,那些水廠隨時有可能被別人拿走,金科環境這些年積累下來最寶貴的財富,是憑借豐富的經驗,用極具競爭力方式提供高品質水的能力,客戶對金科環境的信任,也是基于這項能力。
01工程性公司的戰略思考,用產品化打開發展新局面
金科環境2004年成立,一直為水處理行業提供膜技術解決方案,以專業化、極致化的理念,將自身定位為膜應用高品質水處理專家。
要把“一米寬”的市場做到“百米深”,金科環境一直專注水的深度處理和污廢水資源化領域,在相對窄的市場份額中進行鉆研,自主研發了膜通用平臺裝備技術、膜系統應用技術、膜系統運營技術等三大核心技術。其中膜通用平臺裝備技術,能將市場上不同公司、不同型號、不同類型的膜組件形成互通,將膜標準壁壘貫通,填補了國內空白,讓金科環境成為水務行業“最會用膜”的企業。
依托技術管理創新,加上投資、建設、運營等方面積累的經驗,二十年來,金科環境承接了大量國家重要項目,如北京冬奧會崇禮和延慶主會場飲用水廠,雄安新區第一自來水廠,北京南水北調石景山水廠,以及國內首座30 萬噸級納濾深度處理項目-張家港第四水廠等,落地項目上百個。
實現了能力的積淀以及自身規模發展,張慧春也在思考,金科環境作為一家工程屬性很強的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
實際上近年來,傳統的工程服務性企業的困境在明顯加劇,建設成本高,沒有行業標準質量仍難以得到保證,不能夠快速的復制和迭代,讓環保行業只能在低層面上發展。面對驟降的業務量以及貨款的拖欠,被應收款拖垮的企業不在少數,大部分環保企業陷入艱難的境地。
張慧春表示,在傳統的工程模式下,項目的設計、實施、運營高度依賴于人,讓水務行業成為了由部分精英決定的行業。所形成的核心門檻也不是具體的技術,而是優秀的工程師、項目管理人員的經驗。
同時由于太強的個性化和定制化屬性,讓工程項目成為了一種“遺憾的藝術”,總會有那樣這樣的瑕疵。想要迭代升級,每做一個工程從設計到施工每個環節都要重新走一遍,效率很低。“水廠是一個工程,有次品,有瑕疵,沒有辦法召回,最后只能變成用戶運營管理中永遠的瑕疵點和痛點。”
同時由于缺少智能化,需要人駐場運營,在經驗依賴下,又增加了額外投資,比如辦公樓、宿舍樓、食堂、門房、停車場等等,而這些投資占到了一座水廠總投資的40% 、50%、甚至70%。
張慧春指出,水處理的終極目標只有兩個:安全、高效,事實上很大一部分成本投入與水處理這件事本身并不相關。
運營企業核心價值始終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安全方面水質水量要能穩定達標,高效方面要成本優,這些都可以通過產品化、智能化解決。在公司的未來發展上,金科環境一直在持續探索一條路:把水處理工程做成產品,讓水務行業走上工程產品化的道路。
02經歷四次迭代,在產品化道路上“卷”出新高度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金科環境已經經歷了四次深刻的探索。
2014年,金科環境開始了產品化的探索,開發了膜系統技術產品“標準膜系統”,實現了標準設計、批量生產、批量采購,大幅降低了膜產品的使用成本。
以該產品為硬件基礎,金科環境在信息技術上投入大量精力,開發了BIM系統,將水廠進行三維設計、建設,同時后續的運營管理服務,都能在三維系統中展現,解決了膜系統運營管理復雜、人員要求高的很大痛點,也讓金科環境打下了利用信息技術發展水處理技術的基礎。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