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江設計集團收到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關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重點專項相關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結論的通知》,長江設計公司牽頭承擔的“重大水利樞紐通航建筑物建設與提升技術”、“長距離調水工程建設與安全運行集成研究及應用”、“南水北調工程應急搶險和快速修復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3個項目均以90分以上的優異成績通過驗收。
重大水利樞紐通航建筑物建設與提升技術
“重大水利樞紐通航建筑物建設與提升技術”項目由鈕新強院士負責,聯合南科院、長科院、中交水運院、三峽集團等15家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項目面向長江黃金水道內河航運發展重大需求,圍繞長江航運存在的上游“高壩阻隔”、三峽“過壩瓶頸”、荊江“中梗阻”等問題開展研究,突破了200m級高壩向300m級高壩發展的通航技術瓶頸,提出了可通過萬噸級船舶、單級水頭60m級船閘建設技術,研發了基于“通航建筑物-船舶-管理-環境”四要素的已建通航建筑物通過能力提升技術,構建了多目標協同航運優化決策模型,提出了大型人工水道設計理論及解決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在三峽新通道論證及三峽、葛洲壩樞紐通航能力提升中得以示范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長距離調水工程建設與安全運行集成研究及應用
“長距離調水工程建設與安全運行集成研究及應用”項目由楊啟貴大師負責,聯合水規總院、長科院、三峽集團、天津大學、中國水科院、南科院等19家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項目圍繞長距離調水工程建設運行過程中面臨的大埋深隧洞、大跨度高架渡槽、閘泵閥系統等科學技術問題開展系統研究,研發了千米級深孔巖體地應力與滲透性參數原位測試技術設備,研發了搭載于TBM的震-電聯合超前預報技術裝備,提出了隧洞圍巖大變形、高壓突涌水及巖爆等災害防治技術以及隧洞穿越活斷層抗斷技術,研發了具減隔震、自復位功能的斜面導向式渡槽支座,研制了適應于高壓差大流量的DN2000調流調壓閥,搭建了調水工程安全實時監測及智慧管理平臺。項目研究成果在滇中引水、引漢濟渭等重大引調水工程中得以示范應用,保障了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南水北調應急搶險和快速修復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
“南水北調工程應急搶險和快速修復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項目由謝向榮正高負責,聯合長科院、鄭州大學、中國水科院、南科院等10家單位開展技術攻關。項目針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運行風險,系統開展了險情災變模式與識別評價、險情及隱患監測技術裝備、應急搶險修復技術材料和裝備、決策與支持系統等研究,提出了多風險源復雜運行條件下南水北調工程災變模式、演變規律與評價方法,研發了渠道隱患與險情空-天-地快速巡測檢測技術裝備,研發了新型裝配式圍堰等11項渠道險情處置技術、材料和裝備,構建了基于云技術的險情診斷-調度-決策一體化支撐平臺。項目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南水北調工程運行安全保障水平,適用于同類大型引調水工程應急搶險和快速修復,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綜合效益。
截至目前,長江設計集團牽頭承擔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已有5項完成項目驗收,3項完成項目自評價報告,2項即將進入結題驗收階段。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