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以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為重點,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落實優惠電價等措施,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建設一批田頭倉儲保鮮、分揀包裝、產后初加工等設施,提升農產品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結合“菜籃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設一批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區域農產品冷鏈物流樞紐,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應能力。
21.推進全程全面農業機械化。完善優化農機購置補貼,加大對畜禽水產養殖、設施農業、農產品初加工和丘陵山區貧困地區機械設備補貼力度。加快建設農機具庫棚及烘干機塔,遴選推廣生豬生產機具裝備,建設飼草料加工、飼喂、環境控制、糞污處理等設施。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達到500個。當年深松整地作業1.4億畝以上。研究制定畜牧業、設施栽培機械化發展的指導意見。
22.加快提升種業創新能力。開展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支持地方品種資源保護利用。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快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建設,落實制種大縣獎勵政策,提升優勢制種基地建設水平,扶持創新型種業企業發展。推進重要糧食作物和畜禽水產良種聯合攻關,強化植物新品種保護。推動編制南繁硅谷建設規劃,加快南繁育種基地和配套服務區建設。
23.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在生物種業、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種業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加強國家農業科創中心和創新聯盟建設,擴大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特色優勢農產品覆蓋范圍,打造一批科技引領示范縣、示范村鎮。建設100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廣重大引領性技術和主推技術。加快推動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建設。建設一批國家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
24.開展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實施數字農業農村規劃,整合資源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和數字農業創新中心,開展數字農業試點,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集成應用。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強農業農村經濟運行分析,健全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監測預警制度。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提升鄉村建設和治理水平
25.扎實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戶廁改造重點推進一類縣、兼顧二類縣,組織實施好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財政獎補政策。制定完善相關產品標準和技術規范,指導各地因地制宜選擇農村改廁技術模式,加強高寒干旱地區關鍵技術模式試點試驗,切實做好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以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工程。統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以“干干凈凈迎小康”為主題,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鞏固提升“三清一改”成果。指導地方建立完善問題投訴反饋和發現整改機制。
26.推動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配合有關部門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道路、信息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健全運行管護機制。促進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就瓿煽h域村莊分類,推動具備條件的村莊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
27.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貫徹落實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推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抓好示范村鎮創建。總結推廣各地鄉風文明建設經驗,推進移風易俗。探索建立區域性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組織申報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廣泛開展農民體育健康活動,推動下基層進農家。
28.組織好中國農民豐收節。以“慶豐收、迎小康”為主題,繼續下沉縣鄉村,深化實化節慶內容,支持培育一批地方精品節慶活動,推動成風化俗。舉辦豐收節產業扶貧產銷對接專場,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組織鄉村振興國際交流活動,講好鄉村振興中國故事。加強農業豐收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
六、抓好重點改革任務落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29.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落實中央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組織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研究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地方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規范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工商企業租賃農地的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和風險防范制度,推進土地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試點,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能力建設。
30.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有序開展集體成員身份確認、集體資產折股量化、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等工作,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繼續扶持2萬個村開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示范。集成推廣農村改革試驗試點成果,推動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制度。
31.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指導各地規范宅基地審批管理,強化監督。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擴大范圍、豐富內容,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路徑辦法。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現狀調查,積極穩妥盤活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和農房資源,推動實施農村閑置宅基地復墾試點。
32.持續推進農墾改革。提升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質量,著力打造一批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農墾主導優勢產業發展,加強農墾公共品牌建設。開展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第三方評估,妥善解決遺留問題。
七、強化支撐保障,提升“三農”工作效能
33.強化農業農村法治建設。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法》《糧食安全保障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立法進程,加快制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動物防疫、漁業及生豬屠宰管理、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新品種保護等法律法規和配套規章,研究出臺重要農業科研基礎設施保護意見。督促和指導地方加快整合農業行政執法隊伍,建立健全省市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體系。加強執法能力建設,推進執法統一著裝,強化執法裝備建設,落實執法經費保障制度,推進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開展涉農法律法規普及宣傳教育活動。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