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實施農村廁所改造,推進垃圾治理。推進“廁所革命”,加大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升級改造力度,推進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鼓勵農戶新建、改建水沖式廁所,力爭2020年底前,全市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基本達到等級標準,戶廁基本達到無害化要求。以垃圾分類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扎實推進農村垃圾治理工作,實現有齊全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方式、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長效的資金保障、有完善的監管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約1500個垃圾分類示范村創建工作;開展畜禽糞便及秸稈等農業廢棄物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2020年底前,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備糞污處理設施裝備,農業秸稈全部實現資源化利用。
(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農民住宅、農村公共建筑安全和抗震節能水平。進一步加強“四好農村路”建設,完善路燈、停車場等配套基礎設施。推進“智慧鄉村”建設,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逐步實現寬帶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全覆蓋。加強農村衛生、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鼓勵建設養老機構、老人日托中心、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等,提升農村基本養老服務水平。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場所、快遞便民服務網點、連鎖便民店等設施,2020年底前,基本形成以中心村為核心的30分鐘公共服務圈。
(七)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在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大興、通州、房山7個區的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無煤化”基礎上,2018年全市平原地區村莊基本實現“無煤化”。積極推進山區村莊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特別要加快2022年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周邊村莊的“煤改清潔能源”改造。
(八)加快農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利用田園風光、山水資源和鄉村文化,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村生態旅游、鄉村休閑旅游、民俗旅游和農業傳統體驗游,促進一、三產業融合,打造美麗鄉村最亮處、市民休閑好去處。推進綠色農業新業態發展,加快建設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將農村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帶動農民持續增收、低收入戶增收達標。
(九)加強農村社會治理,建設鄉村文明。扎實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支部作用,引領黨員群眾齊心協力建設美麗鄉村。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鄉村治理機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強化村民自治功能。建立健全村人民調解委員會、治安保衛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并有效發揮作用。加強農村社會治安治理,持續推進城鄉結合部地區公共安全隱患整治,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傳承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廣泛開展“文明鄉鎮”“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戶”創建活動,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十)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制定農村基礎設施管護標準,落實管護資金,建立穩定的管護隊伍,將管護責任落實到人;加強管護人員專業培訓,提高業務能力;督促管護人員加強日常巡查,及時發現、解決出現的問題,保障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長期發揮效益。建立完善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內容和流程,督促各區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落實主體責任,堅決防止出現“重建輕管、只建不管”的現象。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市級統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具體組織實施。市級各主要責任單位要加大組織協調、建章立制、政策創新力度,任務涉及的其他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配合,形成上下銜接、整體聯動的合力。
(二)落實屬地責任。各區委、區政府是美麗鄉村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擺在與城市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推進相關工作。各區要結合實際,按照細化、量化、具體化、項目化的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建立工作臺賬,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抓好組織實施;要指導各鄉鎮組織村編制實施方案,并督促其抓好落實;要明確各項具體工作的實施主體,村內公共空間環境整治以村黨支部、村委會為主,主要通過村民投工投勞解決,垃圾、污水處理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為主,鼓勵村“兩委”組織村民全程參與建設、運營和管理;要加大培訓力度,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指導農民更好地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三)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實事求是、資源整合、政策集成、厲行節約的原則,在保障現有各項投入連續性的基礎上,市級安排美麗鄉村建設引導資金,支持相關區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市級引導資金根據市新農辦審定的建設標準、補助標準和年度任務量預撥各區,市新農辦每年組織市相關部門對各項工作實施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跟蹤考核,依據考核結果與各區進行年度資金清算。各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落實相應支出責任。鼓勵各區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按照公益性項目、市場化運作的理念,充分利用基金管理平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實現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的統籌使用。要加強資金監管,強化市、區兩級監督執紀問責,嚴禁套取、挪用、擠占、虛報冒領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
(四)加強督查考核和宣傳引導。將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加強市級專項督查,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市有關部門要制定本部門本領域工作導則、計劃和標準,在落實專項任務的同時,做好對各區工作的指導。各區要嚴格按照《美麗鄉村創建考核驗收表》進行自查,市相關部門聘請第三方對創建結果進行核查驗收,驗收合格后統一授牌;建立復查機制,復查不合格的摘牌整改,整改完畢并驗收合格后再授牌。城鄉結合部村莊的驗收工作按照首都綜治辦《城鄉結合部整治考評細則》要求進行。繼續組織開展尋找“北京最美鄉村”評選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介,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同時,加強政策解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