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軍,我們業內都叫他黃校長,為什么?小編也不得而知,可能有很多環保人士都知道吧。在E20環境商學院CEO特訓班私董會上黃校長特地趕來當私董會案例點評嘉賓,E20環境商學院執行院長王立章在介紹黃曉軍的時候“稱呼黃校長”,黃曉軍風趣到“一聽王院長的介紹就知道咱倆之間的輩分了”,一下子讓課堂氣氛輕松愉悅許多。對此小編也對這位風趣幽默的“黃校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專門采訪了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
因為迷茫和恐懼,所以需要學習
從1999年加入威立雅,在環保行業有著近20年的行業經驗的黃曉軍向來是個謙虛的人。在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上他說:“我是來學習的,人為什么來學習,一種是迷茫,另一種是恐懼產生的。”他回憶說“1999年那時候剛進入這個行業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學習,那時候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潛心學習之后開拓市場。到現在,我們做了近20年以后還是要來學習,是因為我們做了這么多年感覺到了對目前的市場有所困惑,有點看不大懂,帶著困惑來學習,所以我們又回到了課堂進行學習。”
魯迅先生曾說“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學習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戰勝迷茫和恐懼就是不斷的學習。黃校長說:“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這些前浪,爭取不被拍死在沙灘上。所以,我們要回來學習,思考,重塑。再使滾滾江水東流去。”
黃校長出生軍人家庭,看到他就有一種“颯爽英姿、器宇軒昂”的氣質,從他的對話中能夠看出“率直嚴謹、睿智冷靜”的氣質,有人告訴我這些都是軍人氣質。他作為一家世界級公司的副總裁,絲毫沒有任何的優越感,相反,他懷揣著一定的焦慮感和迫切的學習欲望。從黃曉軍身上可以看出,學習對于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在黃曉軍的身上,也折射出了威立雅公司的整體精神文化,也是威立雅可以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借助并發掘企業已有優勢,應對日益加快的發展趨勢
環保熱潮之下,既有機會,也有危機。在E20環境商學院CEO特訓班的私董會里黃曉軍說了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政策與風口的博弈中,企業領袖的思考與抉擇” 作為全球領先企業的中國領頭人,將帶領我們進入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話題,企業領導人該如何借助并發掘企業已有優勢,應對日益加快的發展趨勢?
業界的朋友都贊美黃曉軍是業內的“思想家”,他表示“都是業界的朋友的抬愛,我本人是不敢當”。從前不久黃曉軍在環境產業CEO特訓班五期課上私董會的點評中他從四類企業到四類細分行業進行的分析,從中引入深思。
機械制造業,黃曉軍說:“這個行業的前景是非常令人看好的,在前景廣闊的前提下如何發掘的企業自身優勢,來應對當前的發展趨勢是企業家值得深思的問題。做企業,最重要的是要做的專業。從行業中來,再做到行業中去。無論是已有設備進行仿造優化,還是自己創造申請專利,一定要持續提升企業的專業性。機械制造企業大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而全,一類是小而精。所謂大而全,就是公司體量大,公司產業覆蓋面廣,可以提供機械設備的整體解決方案;所謂小而精,就是公司將細分領域的某項機械設備做到極至最好。”
企業戰略規劃決定自身企業發展的未來:企業在行業內的位置決定企業的商業模式,同時也決定企業的整個定位。
一個公司的發展的第一要務,就是專精自己本身的業務。其他相對次之。
土壤修復是當前環保行業比較熱門的細分市場,那么黃校長是怎么看待這個行業的呢?對于該行業的企業家又有哪些對標企業值得借鑒呢?黃曉軍說:“土壤修復企業行業前景廣闊,隨著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土壤修復在市場內水漲船高。土壤修復企業發展可以借鑒港鐵的發展模式。”
那么對設備類環保企業黃校長是怎么看的呢?黃曉軍說:“設備企業的風口有兩個:環保行業的發展潛力是可以深挖的,很有機會;中國一帶一路的問題,對于很多基礎設施方面的項目是非常多的。在國家的扶持帶動下,整體的設備需求在近年內應該是穩步上升的。但這些項目對設備的質量,使用便捷性,服務等等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所以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舉例來說上次在私董會的案例中的中大環境,黃曉軍說“依托中山大學,其中的渠道合作資源廣泛,地方關系穩固。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擴大自己的優勢,拓寬自己的市場。穩定自己的客戶。其中有兩個方向:第一、做PPP項目。做ppp的有由工程建造公司,有資本方有運營方,設計院,三方服務及運營公司的聯合體。這也是近年來政府所倡導的項目類型。第二、是要抓住工業方面的第三方服務,目前的行業內,對服務類公司的需求很大,在近幾年工業這方面的第三方服務會興起。市場潛力很大。更好的方向有一個新的政府政策,要求企業自己證明自己是達標排放的,監測檢測公司發展前景非常大,握有一定的話語權。”
目前新能源及清潔能源,應用于社會許多方方面面。黃曉軍說:“就目前來看,新能源以及清潔能源的項目,大部分采用與供暖方面,使用清潔能源支撐供暖。在這個領域,城市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與水行業的發展趨勢的軌跡比較相近,且水行業發展較城市清潔能源更加成熟,可以作為城市清潔能源的參照。城市集中供暖是工業性事件,定位跟水在城市里面是幾乎一模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水的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清潔能源方面的發展還顯得稍微滯后。目前如果要做的話,非體制內公司可以放眼在城鎮等小區域的地方,用新的技術的模式,精準供能供暖,是個能源轉化的模式。并上升到智慧城市的角度,以減排節能的模式來展開業務,爭取政府支持。”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