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國棟認為,目前很多PPP項目只是一味地為了項目入庫而入庫,如果不從根本上提升ppp項目的選擇,不從區域整體來對ppp項目進行分析和抉擇,只能是融資越來越難。
兩大主體各說各話
事實上,關于PPP項目融資難,兩大主體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往往各說各話。
最近一場公開的PPP論壇論壇上,既有政府方代表,也有社會資本方、金融機構代表。政府方代表說,融資是社會資本方的事情。有社會資本則直接表示希望銀行做真股權投資,“銀行賺了那么多,用利息收入補貼一點股權投資不行嗎?”而銀行方代表則表示:PPP項目包裝的太多,社會資本就想賺施工利潤,還不知運營期怎么整,為啥要做真股權投資呢?一旁的基金則有些懵逼:有錢但沒合適的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參與PPP項目的社會資本,以央企國企居多。而國企央企的負債率普遍較高,他們融資會受到負債率的剛性制約。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規定,央企資產負債率不得超過80%,超過85%則央企領導人將受到嚴厲處理。而不少參與PPP的央企資產負債率已處于極限狀態,表外融資模式也為不不少社會資本看中。
汪金敏介紹,所謂央企投資PPP項目的要求幾乎都是“兩不一少”?!耙徊弧敝冈O立但不控股項目公司,央企投資PPP項目只能設立項目公司,才能隔離PPP項目債務和風險,如果控股項目公司,央企和項目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要合并,項目公司負債就成為了央企負債,這顯然是不允許的;“二不”指不擔保不回購,一旦央企為PPP項目融資提供擔保和回購,按會計準則就要并表,后果與控股項目公司一樣;“一少”指少出資,央企PPP投資準則對項目公司出資比例一般不超過25%,因為央企資金也有限。
汪金敏認為,目前解決PPP項目融資難很重要一點要創造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條件?!霸?0%PPP項目面前,即使是具有融資優勢的國企融資也遇到巨大障礙。除了地方政府信用因素外,目前環境不符合國企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方融資要求也是重要原因,有限追索的項目融資是PPP融資必由之路?!?/p>
所謂有限追索權是國際項目融資的專業術語。即債務人無法償還銀行貸款時,銀行只能就項目的現金流量和資產對債務人進行追索。其特點在于——主辦者的追索權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主辦人僅以投入到項目中的資產為限,不能要求項目主辦者承擔項目舉債的全部責任。
汪金敏介紹,有限追索即融資方在一定規定范圍內,比如完工及養護風險承擔可對社會資本方進行追索,除此之外,項目出現任何問題,融資方均不能追索到除該項目資產、現金流之外的其他財產或者財產性權益。
“融資方提前介入,參與競爭性程序和合同談判,提前制定好投融資方案,在項目初始階段分配好風險,就社會資本方而言,就意味著先融資,后投標。這些特點中,最核心的是有限追索,正好與央企為代表的社會資本方“兩不一少”的訴求完美對接?!?/p>
不過,目前有限追索要真正實施起來也并不那么容易,因為這要改變傳統融資模式。但不管愿不愿做PPP,目前國家大力推廣PPP的方向仍不變,但強調的是質量。監管部門最近多次表示,在PPP項目投資規模不斷增長的同時,未來將把PPP項目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防控風險放在首位。而融資模式的改變也勢在必行。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體制政策室主任吳亞平認為,長期以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主要采取“公建公營”模式,在此模式下金融機構主要依據地方政府的信用制定相應的融資政策,包括相關融資條件和風險控制體系。而PPP模式與“公建公營”模式在投資主體性質、投資回報機制和風險管控機制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異,金融機構要結合PPP項目的技術經濟特點和融資需求適當調整投融資條件和風險控制體系。這對金融機構參與PPP項目融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PPP的融資問題主要還在銀行身上,PPP項目的信用顯然不是簡單的擔保,更不是簡單地看地方GDP和財政收入。但以前做公建公營和融資平臺融資的方式過于依賴政府信用,不可能完全照搬到PPP項目上。既不宜簡單沿用“公司融資”方式也不宜沿用“公建公營”特別是融資平臺模式下高度依賴政府信用的融資政策,而要盡量減少對PPP項目自身資產和現金流之外的增信要求?!?/p>
對于目前PPP融資現狀,吳亞平認為,銀行不要期望地方政府主動做規范的PPP項目,而是應該自己主動幫助地方政府謀劃PPP項目、設計主要交易結構?!八糟y行自己要調整,業務首先要前移,從協助地方開展PPP項目謀劃和前期研究論證工作開始。”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