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事實上,梳理今年的環保市場信息,出售旗下業務資產的遠不只GE一家。那么繞開“誰是買家”的猜測,我們試著分析下這些出售旗下業務資產的案例。為何出售?細分會發現,這些企業可能是出于資金的壓力,不得不忍痛割愛,也可能出于戰略本身的考慮,通過資本運作進行戰略轉型…..
近日,全球工業巨頭通用電氣公司(GE)正在考慮出售其旗下水處理業務的消息,引起了業內的大討論。“誰將成為新的接盤手?”各種預測報道也紛至沓來。事實上,梳理今年的環保市場信息,出售旗下業務資產的遠不只GE一家。那么繞開“誰是買家”的猜測,我們試著分析下這些出售旗下業務資產的案例。為何出售?細分會發現,這些企業可能是出于資金的壓力,不得不忍痛割愛,也可能出于戰略本身的考慮,通過資本運作進行戰略轉型…..
“割尾補頭”,滋養主營業務的戰略布局
用足夠的錢做主要的事,在眾多出售旗下業務資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是出于對主營業務資金的補充,或者是對公司業務的梳理與整合。大多企業也在轉讓公告中都表示,轉讓部分資產是為了盤活存量資產,讓存量資產再增值。
最近,GE出售旗下水處理業務的計劃,雖然外界有很多猜測,但據了解GE出售計劃的消息,是在其決定將旗下的石油天然氣業務與油田服務公司Baker Hughes合并成立油田服務集團之后發布的。針對此事GE方面也表示,剝離水處理業務是集團的一項戰略決策,也將為該板塊業務的重新定位和未來的進一步投資成長提供更多可能性。GE水處理板塊在市場的業務口碑一直不錯,此次出售的作價猜想也將十分可觀。
而類似的“割尾補頭”案例還有不少:
東江環保7億轉讓兩項再生資源資產,滋補主營業務。今年4月,桑德、東江兩大固廢巨頭交接棒,7億大單轉讓案也曾震動行業格局。而東江環保此次轉讓旗下兩項再生資源資產的決定,是為了更好優化調整聚焦危廢主業。出售湖北東江和清遠東江股權后,東江環保將獲得股權轉讓款及收回股東借款合計約人民幣6.28億元。該部分資金可用于發展東江環保核心業務,促進公司整體凈資產收益率提高。
同方股份轉讓龍江環保30.78%股權,改善現金流。近年來,同方股份一直持續梳理和整合內部產業架構,并通過“有進有退”產業布局的實施,進一步突出和明晰主營業務,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今年10月同方股份與上實環境完成的7.88億交接棒,同方股份轉讓龍江環保30.78%股權。同方股份就曾表示,本次轉讓龍江環保股權不僅有利于改善同方股份的現金流,還將對本次交易交割完成的當期損益產生正面的影響。
中國鋁業兩度轉讓部分環保資產,以盤活存量資產。值得一提的還有,今年中國鋁業連續轉讓兩部分資產,對現有存量資產進行優化配置。轉讓脫硫脫硝等資產,以及擬將所屬中鋁中州鋁業有限公司等十家企業的水務類資產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有意思的是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鋁業公司的附屬公司也將參與上述水務資產的競買。都是自家資產,看來優化整合意向明顯。
中國鋁業同時也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盤活公司存量資產,降低資產運營成本,增加資產的流動性,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增強資產盈利能力,在當期可為公司帶來現金流和利潤,長遠來看可為公司向水務環保行業發展提供思路和途徑,符合公司發展戰略和全體股東的利益。
賽諾水務擬8.8億被天壕環境收購,發揮協同效應,創造協同價值。同樣受到行業極大關注的賽諾水務被收購案例,也是戰略整合的典型代表之一。天壕環境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賽諾水務100%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股權交易作價金額為人民幣8.8億元。據了解,收購完成后,雙方將在資本協同、市場協同、運營協同和業務協同等多方面發揮協同效應,創造協同價值。共同打造中國第一家“水電氣”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中國環境綜合投資服務運營商。
“壓力山大”,轉手自救的策略
在眾多出售轉讓業務資產的背后,多多少少有出于資金的壓力。今年,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應該是,港股上市公司難忍高成本出售污水設施。強泰環保(01395)全資子公司宏皓國際有限公司以5500萬元人民幣向南通嘉禾科技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出售如皋宏皓金屬表面水處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據了解,如皋宏皓是強泰環保的三大污水處理設施之一,主要在如皋經濟開發區從事重金屬污水處理業務。在轉讓公告中,強泰環保表示,開發區內企業經營生產活動增加,所排放的重金屬污水量及重金屬含量持續增加,導致其經營成本大幅增加,而開發區管委會又無意提高收費水平,所以對如皋宏皓進行轉讓。
值得一提的是,據智通財經報道,強泰環保2016年中期純利僅為450萬港元,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73.8%,實現營收約為4800萬港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9.7%。主要因如皋恒發設施的升級工程,建設營收從去年同期的4600萬減少到1870萬,且期內同比多上交590萬增值稅,最終如皋恒發利潤由890萬下降到430萬。
“賣股讓殼”,資本運作的手段
出售轉讓看似買與賣的動作背后,其實往往蘊含著深意。隨著混改的深入推進,央企及地方國資對旗下“多余”的上市平臺,常選擇(公開征集受讓方)直接轉讓股份,以換取優厚現金。
今年香梨股份相關股份掛牌轉讓便是典型案例。香梨股份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水務”)同意通過產權交易所將其所持有的昌源水務51%股權公開掛牌轉讓。業內表示,長達5年的借殼上市計劃終于塵埃落地。
昌源水務是由中國水務和新疆國資委對原新疆昌源水利水電產業集團實施重組后組建的專業化水務集團公司。而據上海證券報相關報道,香梨股份目前總股本不到1.5億股,市值約40億元左右,主營業務收入及業績長期低迷,“殼”特征明顯。事實上,中國水務、昌源水務、香梨股份之間的淵源由來已久。自2011年7月到今年9月,這一借殼上市計劃從操作到落地長達5年時間。期間,經歷了多次股權的轉讓與并購。
我們回顧一下5年歷程:
2011年7月,新業公司擬通過協議方式向昌源水務轉讓其所持有的融盛投資100%股權,轉讓價為4.65億元。由于融盛投資持有ST香梨25.22%股權,因此昌源水務在收購完成后,成為了ST香梨新的實際控制人。
2013年7月23日,香梨股份披露重組預案,昌源水務擬借殼香梨股份上市。預案顯示,香梨股份擬向實際控制人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新疆新業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4名股東,非公開發行股份購買中國水務投資控股子公司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并吸收合并昌源水務;同時,昌源水務吸收合并其全資子公司——香梨股份第一大股東新疆融盛投資有限公司。重組后,融盛投資持有的香梨股份25.22%的股份(即3725.5813萬股)將注銷,昌源水務全部股權置入上市公司,公司的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城市及工業供水,中國水務投資成為香梨股份的直接控股股東。
2014年4月,香梨股份發布關于終止重大資產重組的投資者說明會召開情況的公告,表示因突發情況而導致重組夭折。
到2015年6月,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掛牌轉讓新疆風能有限責任公司10.22%股權,掛牌價為5.55億元。讓投資者猜測其或重啟上市之路。
今年9月,中國水務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將其持有的新疆昌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51%股權、新疆昌源通達投資有限公司51%股權進行產權項目轉讓預披露。至此,長達5年的借殼上市計劃塵埃落地。
無論是資金壓力還是業務整合所需,企業的業務出售與轉讓都牽動著市場的神經。中國水網將持續關注水處理行業資本運作的最新動向。敬請關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