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泰晤士水務注冊的匯津公司則為了長春污水處理特許經營項目,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起訴,與長春市人民政府對薄公堂。該場官司曠日持久(已成為PPP模式失敗之經典案例,內中的紛繁復雜,以及專家點評,請容本微信公眾號往后呈現),直到2014年,匯津公司敗訴。
在43號文出臺后清理BOT項目的過程中,各地政府大多充當了違約方的角色。而在得知國家取消固定回報政策后,泰晤士水務上海辦事處前首代崔鏗,曾用4個字形容自己的感受——“無比驚訝”。
但在2004年,泰晤士水務并非沒有進賬。當年2月10日,經過長達15個月的談判,泰晤士水務與全國排名第三的上海市北自來水公司簽署了股權合作協議。
泰晤士水務上海辦事處時任首代杜敏綺,當時對記者表示:“在中國水務市場,這是艱難而又重要的一步。”
杜敏綺承認,泰晤士水務需要對項目整體規劃進行長期的研究后才開始實施。“我們在每個地區的項目雖然比較少,卻能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進行水務經營,獲得穩健的投資回報。”她自豪地強調,泰晤士水務有400年的歷史,“經驗和管理體系是其他任何公司都不能比的”。
泰晤士水務一直希望將對中國水務市場的投資上升至產權層次,以保障其項目的投資回報。然而,中國市場沒有給它太多的機會。
2007年9月,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發布了《關于城市水業資產溢價轉讓行為的公告》。之后,一些地方放緩了向外資溢價轉讓產權的進程。外資水務公司進擊受阻,市場占比急劇萎縮,中國本土水務企業逐步崛起,留給泰晤士水務的機會就更少了。
編輯:葉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