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備受期待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正式發布,這將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全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水十條”明確了今后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針對工作目標,“水十條”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主要指標,包括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高于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于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水十條”具體的行動計劃中特別指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于2015年底前建立水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環境保護管理制度。2017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海域建成統一的水環境監測網,各市、縣應自2016年起實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而且特別數據量化地要求到2017年,全國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2%以內,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內。
在“互聯網+”正如火如荼地與各行業發展構想結合的時候,“水十條”的落地就如同水務領域的一劑強心劑一般,互聯網與水十條如何結合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我國水資源的優化?
針對”互聯網+”安恒集團已經進行了相應的嘗試,創新性的啟用互聯網+智慧化精細水管理體系的水聯網?理論,從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層面解決水資源安全性、高效性、優化性的社會問題,并且已經在相應的領域取得了相當驕人的成果。
安恒集團始終關注水務產業信息化的創新與發展,利用自身對于信息化前沿科技研發能力的深刻理解,結合移動互聯、物聯網、云計算以及大數據分析計算等先進科技,不斷完善和踐行著水資源智慧化精細水管理的“水聯網?”理念,實現水資源領域信息化脈絡全覆蓋,打通水資源社會屬性的全流程管理,將水資源的物質屬性變成數據化信息化屬性以適應不斷發展得現代化水務管理模式,深度結合踐行“水聯網?”理念的WaterViewTM水資源智慧化精細云管理平臺,通過多個智慧化水管理系統的功能應用,實現智能標準、安全可靠、穩定順暢、節能降耗的運營成效,為用戶提供專業化、標準化的水管理運營、服務和管理的整體系統,提高水使用功能、實現水循環利用價值。

安恒集團WaterViewTM系統應用組成架構
“水十條”正式發布,安恒集團表示,期待在各類水質監測、在線預警、應急預案等方面的優質解決方案能夠進一步為中國帶來更多的民心項目,讓更多如青草沙水源地水質監測項目、安徽浙江內蒙古等國家重點飲用水衛生在線監測管理系統(WQA云端水質應用系統)、污染源監控、地表水在線監測等項目能不斷增加,更全面地保障人民用水安全和全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發展。
同時,安恒集團也在不斷發展和提升智慧城市特別是智慧水務方面的信息化能力,將目前僅應用在區域型、物業型的LeakView?管網漏損控制系統不斷提升到管控大片區和城鎮及大型城市集群的管網安全與調控應用,結合安恒集團獨創的智能精細化管網壓力控制解決方案切實保障城市供水管網的運維安全,高效降低各類漏損與事故風險,讓節能降耗的綠色環保型城鎮供水管理理念得以實現,真正體現利用給自身專有技術能力讓水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安恒集團表示,將以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和豐富的行業經驗全力響應《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理念,從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節約保護水資源、強化科技支撐、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嚴格輔助環境執法監管、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等十個方面積極參與和助力“水十條”防治行動。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